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2期目录和摘要

本刊编辑部 中国工业经济 2024-03-17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目录

CONTENTS


【专题】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洪银兴,任保平

【国民经济】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非对称性——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

梅冬州,张 咪

股票市场国际联动与金融传染

钱宗鑫,付鹏璐,宋 科

产业经济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研究

刘友金,周 健,曾小明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基于出口产品议价能力的视角

黄亮雄,林子月,王贤彬

东道国数据保护是否会抑制中国电商跨境并购

马述忠,吴 鹏,房 超

税收激励会促进企业污染减排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验证据

吕 越,张昊天,薛进军,赵旭杰

工商管理

促进还是抑制: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永贵,李 霞
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动机:基于产权性质与异质性股东参股的分析
曹 伟,綦好东,赵 璨

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与资本市场效率——基于股市传闻的分析
张倩倩,姜春子,张晓玫,王 博


全文和数据附件已上线杂志网站,原文即将上线中国知网,欢迎访问阅读。




摘要

ABSTRACT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洪银兴,任保平
[摘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非对称性——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

梅冬州,张 咪
[摘要]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作用渠道是否不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SVAR 模型,同时纳入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的相互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两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进一步地,本文充分考虑两国贸易结构、资本管制程度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 模型,探讨非对称性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的贸易渠道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即中国提高利率后,国内经济活动收缩,投资和产出下降,进而导致中国从美国的投资品进口下降,使得美国的产出下降;而美国货币政策的金融渠道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即美国提高利率后,资本流出中国,进而导致中国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净值下降,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企业外部融资风险溢价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中国产出下滑。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旨在厘清两国货币政策的跨国传导机制,为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外溢;非对称性;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国际政策协调

股票市场国际联动与金融传染

钱宗鑫,付鹏璐,宋 科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释202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问题,本文采用内生状态转移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统一分析框架,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特征,并为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金融传染渠道提供了典型事实和经验证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股票市场是金融传染的接受者。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存在着随状态大幅改变的同时性市场联动关系。当经济从不确定性较低的状态转移到不确定性高的状态时,同时性的市场联动变得更加剧烈。本文结论与金融传染病理论的预测相符,而且表明金融传染主要渠道会随经济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词]金融传染;股票;市场联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研究
刘友金,周 健,曾小明

[摘要]互惠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产业转移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应有之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能否形成双边产业的互惠共生,不仅决定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根基是否稳固,而且能够为回应某些别有用心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质疑提供经验证据。本文从共生关系的融合性、互动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2002—2020年EORA 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的产业互惠共生水平不断提升,但各细分行业以及地区板块间的差别较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有助于促进双边产业互惠共生,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进区域价值链合作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存在地区、行业及时间段的差异,与沿线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高技术行业的产业转移及倡议提出之后的产业转移,其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构建互惠共生的区域价值链合作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互惠共生;全球价值链;产业转移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基于出口产品议价能力的视角
黄亮雄,林子月,王贤彬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正经历着“机器换人”浪潮,为发展中国家打破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了契机。本文立足于发展中经济体,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9-2019 年CEPII BACI六位码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核算全球33 个发展中经济体和33 个发达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衡量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检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对二者之间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的缩小,显著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方向重构。从机制看,发展中经济体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能够显著降低其与发达经济体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增加新企业进入数量,从而降低与发达经济体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上下游行业关联产生更大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果。本文为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应用工业机器人突破与发达经济体对立的二元结构,改善全球价值链不利地位,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全球价值链重构;议价能力指数;上下游外溢效应
东道国数据保护是否会抑制中国电商跨境并购
马述忠,吴 鹏,房 超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大量的经济活动依托数据展开,政府部门的数据管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跨区域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例,基于SDC数据库2009—2021年中国跨境并购数据,考察个人数据保护对中国电商跨境并购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GDPR 显著抑制了中国电商跨境并购,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GDPR对中国电商跨境并购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预期效应,GDPR 的负面影响始于实施前的3期,从颁布到正式生效,负面影响有所增加。随着对政策的预期趋于稳定,负面影响有所减少,而且GDPR 短期的负面效应大于长期的负面效应。基于成本和收益视角的机制分析表明,东道国对数据限制程度和敏感程度越高,东道国电商市场和在线广告业务越发达,GDPR 实施对跨境并购的负面冲击越大。这意味着GDPR 不仅提高了中国电商企业跨境并购的成本,而且降低了中国电商企业跨境并购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两方面共同作用下,GDPR 显著抑制了中国电商企业的跨境并购。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跨境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中国数字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个人数据保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跨境并购;电子商务

税收激励会促进企业污染减排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验证据

吕 越,张昊天,薛进军,赵旭杰
[摘要]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 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税收激励;增值税转型;污染治理;绿色税制

促进还是抑制: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永贵,李 霞
[摘要]以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A 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 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均对政府研发补助与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政府研发补助和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的不一致,同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的探究,丰富了有关政府研发补助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政府研发补助;策略性绿色创新;实质性绿色创新;环境规制;环境关注度

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动机:基于产权性质与异质性股东参股的分析
曹 伟,綦好东,赵 璨
[摘要]本文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的争论为切入点,采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异质性股东参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股东参股降低了国有企业金融化,并且在代理成本高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国有股东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并且在融资约束低的样本组中更显著。这说明,国有企业金融化表现为“替代性动机”,民营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预防性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民营企业主要提高了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而民营股东参股国有企业主要降低了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同时,异质性股东参股引发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变化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为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化动机;产权性质;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与资本市场效率——基于股市传闻的分析

张倩倩,姜春子,张晓玫,王 博

[摘要]中国中小投资者长期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面对资本市场“噪音”,难以保障自身权益。监管机构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设立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为投资者及时与企业沟通提供了可能。中小投资者能否利用该平台发挥群体智慧、扭转被动局面、维持资本市场稳定呢?本文利用传闻冲击,基于互动平台数据,检验当中小投资者面临冲击时,是否打破了“沉默的螺旋”。本文将传闻发生时投资者提问一致性的变化作为投资者积极主义的表现形式,发现中小投资者正从沉默投资者向积极投资者转变,在受到传闻冲击后,投资者提问的一致性显著上升。从提问效果看,投资者积极互动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效率,投资者提问一致性的提高显著削弱了传闻信息造成的企业收益率的异常表现,削弱效应在负面传闻冲击下更加明显。路径分析表明,投资者积极主义通过舆论监督和提高投资者信息能力来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舆论监督渠道表现为澄清公告发布及时性与针对性的提高,投资者信息能力渠道则体现为投资者异质信念水平的下降。本文的研究补充了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的文献,重塑了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中的角色,并为中小投资者权益维护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投资者权益维护;中小投资者积极主义;资本市场效率;信息发现效率;传闻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继续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